您好,欢迎来到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网站!
请输入搜索信息:

College of nuclear equipment and nuclear engineering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烟台大学2025版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06-25  点击:[]

一、专业简介

1.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080417T

专业名称:智能材料与结构(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所属学科:工科

专业类别:材料类

2.专业介绍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一门融合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控制工程及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2022年ESI全球排名前1%),以“智能材料-高端装备”为核心特色,聚焦智能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与系统集成,重点服务智能终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应用”三位一体,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智能材料性能分析、智能驱动与传感技术等核心技能的掌握,培养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兼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强国战略和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掌握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的基础理论、跨学科知识(材料、物理、力学、人工智能)及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设计、工艺开发、系统集成及工程应用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胜任材料研发、结构设计、生产管理及技术革新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5年内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环保法规等行业规范;能够系统评估智能材料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社会的影响,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解决方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目标2:掌握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前沿技术和新型研发方法,具备领导多学科团队(材料、机械、电子等)开展协同创新的能力,能够在国际项目中有效沟通合作,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推动智能汽车、柔性电子、核电装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

培养目标3:精通智能材料与结构从微观结构设计到宏观性能调控的全流程技术,精通智能材料制备工艺优化,能够改进传统生产流程,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实施智能材料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过程。

培养目标4:建立持续学习的知识体系,能够快速掌握智能材料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适应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敏锐的技术洞察力,能在智能传感、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识别创新机会,成为智能材料领域的技术引领者。

2.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智能材料制备、组织分析、性能测试、智能材料结构设计、系统集成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智能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智能材料系统集成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研究、结构设计、人工智能及其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详见附件)

三、修读要求

1.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智能材料概论、材料物理性能、智能材料力学基础、智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智能材料制备与加工、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2.学制及学分要求

学制4年,修满175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55学分(含实践15.5学分,选修15学分),专业教育83.5学分(含实践0.5学分,选修19学分),实践教育36.5学分(含选修4学分)。

3.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详见附件)

五、课程学分学时统计(详见附件)

六、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表(详见附件)


下一条:烟台大学2024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联系电话:0535-6903650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邮编:264005
Copyright © 2018 nenec.y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