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拟举办烟台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核+X”创意大赛-暨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高校评审,特将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以及此次活动的事项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  赛事概述
 一、赛事概况及其影响力
 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发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举办。大赛指导单位有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科协。
 赛事的目的是促进我国核能的快速发展,推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倡导“核能发展,科普先行”的精神,引导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正确理性的认识核、了解核,激发高校学生对核与关联学科学习探索的兴趣,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科普性、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活动。 
 二、参赛流程
 “核+X”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的评选环节包括高校评审和全国评审两个阶段:
 1.高校评审:参赛团队报名后,按规定时间提交参赛作品至所在高校组委会或赛事负责老师,由所在高校按照评审标准进行校内作品评选,最终向大赛秘书处推荐5 组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名单,并在校内公示。
 2. 全国评审:大赛评委会按照评审标准对各高校推荐的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奖、三等奖和一二等奖的入围作品(其中,一、二等奖的评选将安排在“核+X”对话活动现场),评审结果在各高校和有关媒体上公示。
 另外针对赛事的新问题,每年均会有赛事的启动会和研讨交流会,赛事的时间安排大致为:
 1. 赛事大赛启动会:6 月初             2. 参赛报名:6 月-7月
 3. 作品准备及高校评审:7月初-8 月底
 4. 全国评审及对话系列活动:9 月       5. 研讨交流会:12 月
 三、参赛学校数量、参赛人数或队伍数量
 在高校评审环节结束后,参赛高校按照评审标准进行校内作品评选,最终向大赛秘书处推荐5 组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名单,并在校内公示。其中,每组参赛团队由1-2 名指导教师和2-3 名学生组成,参赛队伍至少有1 人为核专业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 人。2018年为第三届赛事,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该赛事参赛单位已经超过30余所高校,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
 四、奖项数量及数量
 奖项以各参赛团队为单位颁发,不针对个人。
 一等奖2 组:奖金1 万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赛事承办方的“核+X”创意大赛对话及参观活动。
 二等奖4 组:奖金7 千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赛事承办方举办的“核+X”创意大赛对话及参观活动。
 三等奖5 组:奖金5 千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赛事承办方举办的“核+X”创意大赛对话及参观活动。
 优秀奖10 组:颁发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
 优秀组织奖若干:颁发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着重考虑各高校的活动组织、参赛作品的数量、点击量等方面。
 第二部分  校内评审策划
 按照全国赛事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校内评审,高校评审环节结束后,参赛高校按照评审标准进行校内作品评选,最终向大赛秘书处推荐5 组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名单,并在校内公示。
 目前报名有9组作品,其中动漫类6项,H5类3项,按照计划应该于8月10日左右完成作品的提交。
 计划8月25日进行校内评审,8月30日前上报国赛,具体环节有:
 1. 作品展示(放映,每个不超过5分钟)
 2. 评委打分
 3. 评委选出参赛作品并颁奖。                 【活动时间:1小时左右】
 注意问题:
 1. 评委的落实;
 2.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颁发学校级别证书。
 烟台大学“核+X”创意大赛报名统计表@ 赛事要求如下: 
 全国高校大学生“核+X”创意大赛统计表-烟台大学
                                  杨坤杰- 15244560325 (kjyang@ytu.edu.cn)
 
  
   
    | 序号 | 类型 | 题 目 | 学生成员 | 指导教师 | 人 数 总(生+师) | 
   
    | 1 | 动漫类 | 新型核电—高温气冷堆 | 王磊 莫翺瑜 李子剑 | 鲁彦霞 吴现成 | 5(3+2) | 
   
    | 2 | 动漫类 | 核+新动力 | 丁梦婷 方圆 庄涛 | 鲁彦霞 | 4(3+1) | 
   
    | 3 | 动漫类 | “核去核从”-大圣探亲 | 成钊意 刘雪 魏玉婷 梁家毫 | 杨坤杰 | 5(4+1) | 
   
    | 4 | 动漫类 | 科普:核+聚变 | 王是淇 孙丽 付恒露 | 刘燕 杨磊 | 5(3+2) | 
   
    | 5 | 动漫类 | 病既来之,核以医之 | 马娇娇 应可璐 闫亚新 | 杨磊 | 4(3+1) | 
   
    | 6 | 动漫类 | 无损探伤的奥妙 | 孙佳坤 张玲 王琦 | 李波 徐晓光 | 5(3+2) | 
   
    | 7 | H5 | 核能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 李子剑 刘宁 王磊 刘雪婷 | 都艳艳 | 5(4+1) | 
   
    | 8 | H5 | 食品辐照——核仙菇云游记 | 王梦辉 谷颖 陈兰欣 | 鲁明 | 4(3+1) | 
   
    | 9 | H5 | “核”安检 | 张晓乐 闫科程   | 刘燕 | 3(2+1) | 
  
 
  
 【归纳评判要点】
 基本要求:满足大赛形式要求,时长、像素、大小等;除片头外,作品中不得出现参赛高校等内容。
 宗旨及内容:
 1. 宗旨: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全民科普”为活动宗旨;
 2. 内容:以通俗易懂、生动新颖;核科技发展在相关领域中的影响与应用;围绕有关核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未发表。
 评判标准:
 1、科学性:观点科学,知识准确、内容完整,数据详实可靠(探索类作品除外);
 2、通俗性:化繁杂为简明,化高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内容表述通俗易懂;
 3、艺术性:编排合理,图文并茂,色调和谐,画面流畅,影音协调,观赏性强且具有艺术感染力;
 4、创新性:取材独到,设计新颖,角度出奇,令人耳目一新。
 【通知原文关于评判要求的描述】:
 一、活动主题
 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是以“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全民科普”为活动宗旨,以通俗易懂、生动新颖的现代传播方式,展现核科技发展在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医学、农学、装备制造、海洋发展、空间动力、辐照加工等相关领域中的影响与应用以及围绕有关核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内容的创意比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科普性、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活动。
 二、作品内容及形式要求
 1、内容要求:作品既可以展现核科技发展对推动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医学、农学、装备制造、海洋发展、空间动力、辐照加工等领域的促进作用、探索未来核能发展带来的变革,也可以围绕与核有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要求作品在上述范围内,突出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形式要求:以动漫制作、H5 作为主要展示方式。
 (1)动漫类:作品大小一般不超过100MB,片长不超过5 分钟; 像素要求不少于720 × 576PIX ; 文件格式为rm,rmvb,wmv,avi,mpg,mpeg,mp4(码率不大于5M)。整个作品须包含完整的内容情节;
 (2)H5 类:页面尺寸建议:640 像素×1100 像素;最小按钮宽度:160 像素;最小按钮高度:60 像素;页面最小字号:不小于24 像素;二维码最小尺寸:200 像素×200 像素,边距至少为10 像素;背景音乐规范:必须支持音乐可循环及可关闭。
 三、作品评审标准
 1、科学性:观点科学,知识准确、内容完整,数据详实可靠(探索类作品除外);
 2、通俗性:化繁杂为简明,化高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内容表述通俗易懂;
 3、艺术性:编排合理,图文并茂,色调和谐,画面流畅,影音协调,观赏性强且具有艺术感染力;
 4、创新性:取材独到,设计新颖,角度出奇,令人耳目一新。
 四、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团队的原创作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未公开发表;未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其他比赛。否则,大赛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团队所有,主办方享有参赛作品的出版、发行、复制、改编、播映、信息网络传播、展览、宣传、许可使用等权利。
 3、所有参赛作品片头需注明“第三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字样,并注明参赛高校、参赛作品名称、参赛团队等信息。除片头外,作品中不得出现以上内容。
 4、为及时开展作品宣传工作,所有获奖作品请在收到修改意见30 天内完成修改工作。
 5、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提升活动品牌效应,希望各理事单位、各高校及相关单位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高校联系渠道,以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发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