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源自于“永冠杯”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该赛事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由永冠能源科技集团冠名赞助的全国性比赛。
本次大赛鼓励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相关专业或对铸造工艺设计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该比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涉及铸造合金熔炼、工艺设计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实用技能,使学生系统、快速、有效地学习工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1.大赛目的
本次比赛旨在培养我院学生对铸造知识的学习兴趣,培训实用铸造工艺设计方法,提高学生铸造工艺数值计算和分析技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国家级大型比赛的锻炼平台。同时亦希望借此促进我院铸造学科发展,为我国铸造行业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并促进我国铸造产业的发展。
2.大赛规则及要求
(1)参赛者应为高等院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2)参赛者必须按规定时间参加比赛,按时将参赛作品提交到所在学校组织者处。各校的参赛作品由本校组织者汇总后提交给大赛组委会。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参赛的硕士研究生只能选择硕士研究生组题目。
(3)参赛者以小组的形式报名。本科生每个参赛小组参赛学生不超过4人,每个参赛小组由1-2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硕士生每个参赛小组参赛学生不超过2人,每个参赛小组由1-2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每名参赛者只能参加一个小组。
(4)每个参赛学校提交到大赛秘书处的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个,且每个命题题目的参赛作品数不超过3个。参赛学校可在本校内组织校内初选。
(5)非本届大赛指定命题的工艺方案不得参赛。
(6)参赛作品需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零件名称、材质要求、结构分析、主要生产技术要求(造型、熔炼、浇铸、热处理等)、工艺方案、工艺说明、工艺参数、必要的工艺图和表(卡)、铸件质量控制(缺陷的预防措施)等。
鼓励参赛者使用三维造型软件并提供零件和铸造工艺的三维造型图,鼓励参赛者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设计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与验证。模拟计算结果图要尽量精简,说明结果即可。如借助模拟软件对工艺方案进行优化,最好给出优化前后的模拟计算结果。
(7)参赛者需提交上述文件的纸质打印稿(2份)及相应的word电子文档(1份),打印稿用A4规格的打印纸打印,双面打印,工艺图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超过A3规格的打印纸。提交的全部文件需左侧装订成册,附图和附表装订在文件册最后(超过A4规格的图纸折叠后装订),要求胶订装订,不可以使用订书钉、抽杆夹和长尾夹装订。提交电子文档中所涉及的图均采用jpg格式。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方案将被视为不符合参赛规定不予评选。
(8)除参赛报名表、各校参赛作品汇总表外,工艺方案的其它地方将不得出现参赛者所在学校名称、参赛者和指导老师姓名,大赛组委会将为进入决赛的所有工艺方案统一编号,不符合要求的参赛作品评委会有权不予评选。
(9)大赛统一参赛作品的文件格式,并由大赛组委会将参赛作品工艺方案文件格式模板提供给各参赛学校,不符合统一文件格式的参赛作品评委会有权不予评选。
(10)参赛者提供的参赛作品封面上须按规定填写自编代码,该代码与参赛报名表中的自编代码要一致,仅用于组委会识别参赛作品作者的身份,自编代码的编写说明见报名表。
(11)参赛工艺方案和文件编写符合大赛规则要求。
3.大赛流程
3.1比赛报名
本次比赛限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大三或大四学生报名。预参赛者于2019年12月18日前向学院团委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提出申请。
3.2讲座
由铸造专业老师向报名参赛学生讲解铸造知识,内容涉及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件成型基本原理、三维造型方法、铸造工艺数值模拟及大赛相关注意事项等。授课时间及地点待定。
3.3院内选拔赛
本次大赛有两名指导老师,共设置三个本科生小组及一个硕士生小组。报名学生由指导老师择优选拔。选拔方式:报名学生根据限定题目(指导老师定)以论文的方式总结对讲座内容及铸造专业知识的理解。
3.4分组指导
各小组选取大赛限定产品,由指导老师做针对性培训,并在要求时间内向大赛提交最终作品。
3.5评委会评审
作品提交后由大赛组委会成立的评审委员会来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第一轮:组织评委评出大赛的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推荐出参加第二轮答辩环节角逐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第二轮:组织答辩。参加答辩的参赛学生对参赛作品设计方案进行讲解,并回答评委提问。
3.6奖项及奖励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大赛获奖队伍有资格参加“永冠杯”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4.比赛日程安排
报名阶段:2019年12月18日截止。
培训及指导阶段: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3月15日。
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
2019年12月15日